第 108 章 。 (第2/2页)
伍加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读书网网abcidc.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客人络绎不绝,很快就塞满了唐棠家的院子,每个人进门就先夸,“好孩子!”
一院子的叽叽喳喳,唐棠终于听明白了,她大哥唐文成了高考状元!
而大家之所以知道得这么快,都是谭校长的功劳——谭校长掐着时间从一中出发,孟丽云和唐志华因为出门太早错过了,但是早上八点钟是大家出门的高峰期,老头老太太们提着网兜上菜市场买菜,小孩儿们揣着弹弓玻璃球去找小伙伴,年轻人们则骑着车往单位赶,谭校长指挥者卡车故意七弯八绕,巴不得沿途挨家挨户上门告知,这会儿好多人耳朵里都是谭校长激情昂扬的“唐文勇夺省状元”。
相比去邮局看分数的唐大彪,这些人知道得更早。
满院子的老人小孩儿,以及个把从单位翘班的年轻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叽叽喳喳地比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放学还吵。
好在这时候一中的卡车开到院子外的马路上了,谭校长的喇叭十分坚强,音量盖过了院子里的所有人,“十年寒窗换得金榜题名,一中学子唐文斩夺省状元!”
唐大彪听得眉毛直抽抽,校长不愧是校长,几分钟换了好几套词儿。
进院子一看,院子里简直难以下脚,老爷子猜到大家来干嘛,乐呵呵地说:“哟,这比放电影还热闹。”
王大爷端着个搪瓷缸,也乐呵呵地,“电影嘛家属院一两个月就放一回,状元可稀奇,我老王活了六十几年了,这还是头一回见咧。”
“可不是!”这一说,大家伙纷纷表示赞同,挨个儿地跟唐大彪道喜,“老爷子,恭喜啊!”
徐大妈拿蒲扇指着唐文,道:“这孩子小时候抓周抓的是一支毛笔,那时候我就看出来啦,这一准是个读书的苗子!”老大妈说着将蒲扇摇得呼呼响,嘿哟,满脸都写着“快夸我老婆子眼光好!”。
王大爷也说:“唐文两岁的时候就能指着我的报纸认字儿,我那会儿和志华说,这孩子脑子灵光,一定要好好培养!”
大家都是看着唐家的几个孩子长大的,谁还没个好眼光呢,这下谁都不甘示弱,这个说起唐文小时候最会捡煤核,那个说起唐文带着弟弟妹妹捡西瓜皮卖钱,大家争先恐后说起唐文成长中的事儿,纷纷表示自个儿不是高考状元,但是有一双能发现高考状元的慧眼啊!
这些人里还是得数徐大妈和唐棠家最熟悉,徐大妈清清喉咙,又说:“当年小孟生唐文那会儿我就在医院,啊哟,这小子一泡尿滋得老高,天生是个能干人!”
“哈哈哈哈!”一院子的人哄堂大笑,把唐文闹了个大红脸。
“同志们,听我说两句啊,唐文同学的学习情况我最了解了。”谭校长还举着大喇叭呢。
老许立刻热情地说:“好!听谭校长说说!”说着就带头呱唧呱唧鼓起掌。老许家的孩子下学期就初三,全家人都盯着孩子的成绩,眼下重点中学的校长在这儿,当然抓住机会取取经。
“唐文同学高中三年一直都是年级第一,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唐文同学聪慧的大脑,但是更重要的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唐文同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方法。”
谭校长清清嗓子,虽然已经破音了但是力求平稳,“说到这个学习习惯和方法啊,这就离不开学习环境,比如我们一中啊,首先我们的生源是优中选优,同学之间很容易形成正面竞争积极进步的学习气氛,而且我们的教师队伍都非常有经验,十分注重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得,大家听出来了,前半截确实是发自肺腑夸奖唐文,但是这后半截嘛明显就是在宣传一中,但是大家都很信服,人家一中培养出了省状元啊。
谭校长洋洋洒洒将一中夸了一顿,那些家里有孩子上学的听得心动,尤其是老许,当场就说:“谭校长,明年我一定让孩子报考一中!”
“欢迎欢迎!”谭校长笑眯眯的,旁边站着唐文的班主任和一中的教导主任,俩老师对视一眼,心照不宣:校长要是有尾巴,这会儿恐怕已经飘到天上去了……
也不怪谭校长骄傲,老师们其实也很骄傲,说起来,一中苦于招生久矣!
一中以往的升学率在山岚是名列前茅,招生算得上好招,但是山岚上面还有省城那些高中,每年中考一结束那些高中就会专门派招生老师下到市里县里,只要被他们拿到了尖子生的联系方式或者家庭住址,好家伙,立马上门游说孩子到省城上高中。不说别的,招生老师只需要把他们学校往年的高考成绩摆出来,除了只想留在山岚读高中的,其他哪个学生不心动呢?
每年一到招生季,平时儒雅持重的谭校长几乎天天喷唾沫星子骂市里的高中不要脸。
今年可不一样了,省状元出在一中,还有比这更响亮的金字招牌吗?看看这些家长,不是立马就有意向了?
谭校长和老师们对唐文家的情况比较熟悉,知道在场的基本都是市设计院的员工或者家属,市设计院的职工大都是大学生,这种高知家庭往往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从比例上来说,生源质量是很高的。
这还只是一个家属院,谭校长可是已经准备好油钱要把整个山岚市转遍,不光是山岚市,哼,他还要举着大喇叭去省城喊!
谭校长越想越高兴,旁边唐文的班主任悄声问教导主任,“我咋觉得咱校长的笑容有点儿……”
班主任不好明说,教导主任倒是直接接口,也是很小声地说:“有点奸诈!”
……
爷爷都回来了,而且也知道了分数,兄妹三个当然不用再出门。
唐文不好走开,在院子里和爷爷一起陪大家说话,唐棠忙前忙后地给大家端板凳烧开水,给大人们倒茶水,小孩儿则给薄荷水兑白糖。唐武呢,两条长腿跑成了飞毛腿,从院门口嗖地蹿出去了。
有人小声嘀咕,“唐武肯定难受了吧?”望着唐武远去的背影,又说:“要不咱出去看看,孩子别干什么傻事儿。”
正犹豫着呢,那头唐武又嗖嗖地跑回来了。
再一看,哟呵,小伙子一手提着几斤糖果,一手拎着几斤花生瓜子,进门就笑呵呵地招呼,“大家吃糖!”
小孩子们欢呼一声,一窝蜂地窜过去抓糖,大人们不太好意思,唐武就把瓜子和糖分开摆在两个盘子里,一个给孩子们,另一个他手里端着,“王大爷,这个玉米糖适合您,这个软乎,不费牙齿。”
又和徐大妈说:“徐奶奶,我记得您爱咸甜口的,您尝尝酥糖。”
大家平时提到唐武,总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俩孩子一样是唐志华孟丽云生的,从小吃饭喝水上学啥都一起,但是一个包揽第一名,另一个却是年级倒数,这找谁说理去?唐武虽然招人喜欢,但任谁说起唐家的几个孩子,夸的也只是唐文和唐棠,现在唐兵能拍电影,顶多再加上一个唐兵。
唐武是大家心里面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孩子。
这会儿唐武把糖和瓜子一个一个地端到老邻居们面前,大家却不由自主地有了些新的看法。
这孩子也是参加了高考的,双胞胎哥哥成了省状元,他自个儿却连个中专都考不上,如果换成别的孩子,不说哭天抢地,怎么也得难受一阵吧?但是唐武这孩子呢,打从大家进了院子他就带着笑,给大家端凳子,烧水倒茶,还出去买糖果瓜子,再看孩子分糖的时候说的话,每一句都能说到人的心坎上去,这孩子可真是个体面人。
这么个有眼力劲好而且心气坦荡的孩子,哪里像是会没出息的样子哟!
唐武端着盘子走了一圈,被唐文喊住,“小武——”
唐文就光喊了一下,什么也没说,眼里隐隐有些担忧。
唐武是明白的,他从盘子里拿了两个薄荷糖,自个儿吃一颗,给唐文一颗,“大哥,吃糖!”
唐文接过去,剥开糖纸放进嘴里,兄弟俩抿着薄荷糖,相视一笑。
唐棠给所有人倒上水,又从邻居家借了几根长条凳,总算可以暂时歇一会儿。她想着不知道爸爸妈妈查到哥哥的分数没,打算去打电话告诉爸妈。
话筒还没拿起来呢,电话叮铃铃地响了。
唐棠把话筒提起来,“喂,您好,请问是——”
那头根本不等唐棠把话说完,“甜妞,是我,是我!”
唐棠辨别了几秒钟,噢,是张红梅阿姨。
张红梅似乎有点激动,说话倒还是条理清晰,三言两语就说到正事:有人要买唐棠家的兰花。
唐棠和孟丽云在最初的惊讶过后冷静下来,没怎么把那株兰花当回事,总觉得是山坡上的野草,兰花有上千个品种,哪有那么好的运气,随手就挖回一株珍稀品种?张红梅说到底也是个外行人,她自个儿都说不懂兰花。
但是,张红梅虽然不信自个儿在兰花上的专业,却非常迷信唐棠……她坚持找人借相机来给兰花各个方位拍了照片,然后离开山岚的时候带走了那些照片。
院子里人声鼎沸,唐棠没听清楚,她把门掩了掩,随口道:“张阿姨,您刚说多少钱?”
“八万。”张红梅又重复了一遍。
唐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