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头不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读书网网abcidc.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涪江编辑词条

B添加义项?

涪江,因流域内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而得名,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右岸最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平武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涪江南流经四川省平武县、江油市、绵阳市、三台县、射洪县、遂宁市、重庆市潼南县、铜梁区等区域,在重庆市合川区汇入嘉陵江。全长700千米(一说670千米),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72立方米/秒。

涪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早流域内有唐代的折脚堰、云门堰灌溉工程。现代主要有被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干支流上建有多处梯级电站,大型的柳树电航工程也于2014年启动。涪江中下游是四川省蚕茧生产的重要基地,三台县的产茧量居全省第一。涪江中游人口众多,城镇密集,交通发达。沿江城市已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轻、重工业体系。

涪江自古来就是川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无论在通航或是在农业灌溉方面,它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涪江自平武至合川全年通航(部分通航),通航里程552千米。但近几十年来,由于河道淤塞严重,自三台以上极少通航。近几年,绵阳、遂宁等地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考虑对涪江河道的改造工程,相信有一天,涪江河上又会重现白帆点点,为川西北地区的水上运输做出卓越贡献。

由于涪江发源于雪山,水量充足,长期以来,一直为沿河流域内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源。为了进一步发挥涪江的作用,扩大涪江的灌溉面积,从上个世纪开始,国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建设了惠泽千年的“武都引水工程”。[1]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涪江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境内岷山雪宝顶北麓。涪江从西北向东南由川西北高山区进入盆地丘陵区:流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蓬溪、遂宁、潼南,至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下汇入嘉陵江,成为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最高处为源头雪宝顶,海拔高程5588米:最低处为合川河口,海拔高程约200米。域内包括23个县(区、市),耕地面积1300万亩,居住着汉、藏、回等民族,人口1200余万。流域内支流众多,或由高山峻岭之中奔驰而下,或由丘间河谷缓缓汇入,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就有火烧河、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凯江、梓潼江、妻江、蓬溪河(芝溪)、安居河(琼江)、小安溪等9条。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气候

折叠气候条件

涪江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4.7度(平武)~18.2度(合川)之间。域内气候温和、湿度大、雨量丰沛、无霜期长,除上游山区外,无霜期一般在300天左右,是四川省主要农业生产区之一。流域内雨量丰沛,但时空差异较大,上游平武、北川、安县、江油处于龙门山、鹿头山暴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200毫米,北川、安县达1400毫米以上,下游合川、潼南、铜梁每年平均年降水量也可达1100毫米,但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中江、盐亭、射洪、三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仅800余毫米。年降水量不但空间差异大,年际问变化也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少水年之比一般为1.7,个别地方达到3以上,降水量年内分配也很不均,每年6~8月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50%以上,12月至次年5月则不足年度的20%。涪江流域的气候特点,大致可分为上游亚热带寒湿润山区气候、中游亚热带偏干湿润丘陵区气候与下游亚热带湿润性丘陵区气候。受不同区域气候特点与下垫层的影响。使涪江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形成春旱、夏旱为主过渡到伏旱的分布模式。据历史记载,从1648年到1949年的301年问,有27年发生大旱,平均11年发生一次严重旱灾。特别是中、下游丘陵区,狭窄的流域特性,极度的土地垦殖,使覆盖率低、缺乏水土涵养自我调节能力,以致干旱年年发生。春旱连夏早、夏旱接伏旱的严重旱灾也倾频出现,是历史上著名的川中老旱区。

折叠自然资源

上游山区属于农作区,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龙门山摩天岭的原始森林连绵无际;平武一带乔木、灌木丛从山脚延伸到山腰,拖绿曳翠,森林茂密,植被较好。这一地区有大熊描、苏门羚、扭角羚、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在主要支流火溪河源头,1965年9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总面积330平方公里的王朗自然保护区。上游地区上特产众多,如平武县是全国木耳和省内核桃生产基地县,历史上的传统产品茶叶,近几年也有所发展。此外,还盛产桐油、生漆及虫草、川贝、天麻、当归、党参等中药材。矿产资源也较丰富,有煤、铁、铜、锰、金等矿藏。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景区

涪江流域有众多的风光景物、名胜古迹,它们把这条江点缀得更加多姿多彩。

源头就有被人们赞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天然公园”——黄龙寺自然保护区。那一带上有莽莽雪岭,下有清泉淙淙,尤以重重叠叠、美如璞玉、明净无瑕、流红荡绿的湖沼蔚为奇观,号称人间瑶池。黄龙位于松潘古城东侧约70华里处,背靠“川西第一峰”雪宝顶,巍峨壮丽的皑皑雪山象是她忠实的卫士,满山的青松、冷杉苍翠欲滴,碧蓝如缎的溪水清澈见底,漫坡淌下,在浓密的树丛中穿行,淙淙地流向远方,象是要把黄龙的圣浩带向人间。山上有寺,名为“黄龙寺”,又叫“雪山寺”,亦称“白鹿寺”,其实这是三群寺庙,他们依次在山脚、山腰、山顶,因而又分别称为“前寺”、“中寺”、“后寺”。

折叠前寺

在山脚,整个建筑面积约有400多平方米,可惜现在只留下几块残存的基石和四周高大、粗壮的云杉、冷杉。

折叠中寺

座落在一处小山岗上,周围丛林密布,瀑布众多。四壁上残留着许多明代以来的诗句,忧国忧民、叙怀述志,或赞颂黄龙美景,或记述黄龙传说。

折叠后寺

在山顶,庭堂整齐,结构严谨。从山门起直至后殿,四周题满了历代墨客骚人各种字体的诗句。最使人赞不绝口的是大门外那块匾额。从正、左、右三个方向看,分别呈现出“黄龙古寺”、“山空水碧”、“飞阁流丹”四个不同的字。

折叠黄龙风景区

黄龙风景区的主体结构是从山顶到山脚互相衔接、紧密相连的3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水池”,大者有一、二亩,碧波荡漾,宛如天池,小者仅一平方米左右,池中绿树婆婆,婷婷玉立。每个水池均有金黄闪光的边壁,碧如翡翠的池水充盈其中。从山顶望下去,整座山恰似一条鳞光灿灿的大黄龙,俯卧在这雪山幽谷之中。[2]

折叠平武报恩寺

涪江流到平武,在那万山深处,隐藏着一座金碧辉煌的“王宫”,它就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武报恩寺。这座宫殿,相传为明朝英宗时,镇守龙州的世袭土官王玺,用重金招聘曾修建过北京“紫禁城”的工匠,仿其形制,大兴土木而建的。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之一,现占地近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长约300米的中轴线上,共分二进院落,由东而西,地势次第升高,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工艺精湛。是宫殿、庙宇兼而有之的旅游名胜。这里有9999条龙,有1004只手的千手观音,有堪称稀世珍宝的转轮藏,被誉为报思寺的“三绝”。报恩寺独特的建筑结构、优美的艺术造型,动人的故事传说吸引着四方游人。

折叠江油

江油是涪江干流流经的第三个县市,这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乡,太白故里遗址有:宋朝时建,清代又重建的陇西院;李白妹月圆旧居的粉竹楼,竹影婆娑,清幽雅静,殿宇辉煌、芳草四溢的太白祠;松柏苍翠、枝叶扶疏的李白衣冠墓;水泉清澈、清雅幽静的太白洞,还有洗墨池、月圆坟等古迹;以及20世纪60~70年代建成的李白纪念馆;数十亩的庭园,地势开阔,溪流环绕,林木森森,颇富田园野趣。

窦山,在江油城北的涪江东岸。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县)主簿窦隐居于此,故名。由麓至顶约5公里,行道迂回盘旋,林木苍翠,景色秀丽。山巅三峰,拔地而起。高逾100米。峰顶各有古庙一座,名东岳、窦真、鲁班。三峰之中唯一峰有险路可通,其余两峰由上下两根铁索组成的悬桥相连。峰下不远处的云岩寺,始建于唐,明末毁于兵火,清代重修,殿宇五重,建筑雄伟。地势开阔。殿内有工艺精美、世所稀有的宋代木作转轮经藏(又称飞天藏、星辰车)一具。寺前山门外有唐李白题赞山石碑一通,谓:“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3]

折叠绵阳

滚滚涪江,直奔绵阳,绕城而过。绵阳,在战略家眼里,乃是“控扼西川,推为要害”的军事重镇;在政治家和历史学家眼中,它是川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在神州大地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的当今,它又是“涪水荡荡,绵山丽丽”,魂系中外游子的旅游胜地。绵阳境内有名扬天下的西蜀子云亭,乃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扬雄曾经读书、作赋的地方。它亭阁宏丽、高雅。登其顶可俯览全市风貌,那郁郁街树,浓浓花香,峨峨新楼,浩浩东流的涪江,连同那远山近水,历史风云皆跃然于目,奔来眼底;平阳府君阙,是保存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对研究我国汉代历史、艺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富乐山,是三国蜀汉皇帝刘备和蜀郡主刘璋曾经会聚的地方,而今是林木葱笼。风景优美的苑囿;蒋琬祠墓,是三国蜀汉著名大将军蒋琬的陵园,庄建肃穆,引人遐想,玉女泉摩崖造像,为隋唐时代作品;碧水寺(又称观音堂),是寺庙与园林相结合的游览胜地,寺中有众多的摩崖观音造像,尤以唐代巨型圆雕观音石像最珍贵,越王台,是唐太宗第八子李贞封为越王,当年在锦州作刺史时所建,六一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出生在此的纪念堂,李杜祠,是现存罕见的李白、杜甫合祠;仙云观,是传说蜀中八仙之一尔朱先生的道观,还有抗日爱国将领宋哲元陵墓、环秀楼、北亭、南湖、白鹤林、南山公园、人民公园等游乐场所。

绵阳不仅风光绮丽,而且地灵人杰,这里出生了许多历史名人:有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第一代君王大禹;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宋代著名诗人、画家文同;清代著名文学家李调元,当代著名作家沙汀等。而司马相如、杨雄、诸葛亮、王勃、唐玄宗、杜甫、唐僖宗、白居易、苏轼、陆游、杨慎、张向陶等等历代名流骚客,则都在绵阳旅居过,他们留下的胜迹华章,为绵阳平添了不少光辉。[4]

折叠三台

汤汤涪水继续向前流去,三台县的云台观,射洪县的金华山又迎面而立。云台观绵延1公里余,楼台殿宇,翠柏参天,始建于宋,重建于明清,至今保存完好:金华山居涪江西岸,是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读书台所在地,早为蜀中名胜。满山古柏,茂林森秀,“白日沉沉不到地,秋风飒飒生寒烟。”山中道观建筑鳞次栉比,其间亭台错落,斗拱飞檐、古朴雅致,历时千余年,迭经修葺,独具艺术特色。站在金华山巅,滚滚涪江,阵阵松涛,悦耳涤胸。

折叠寺庙

涪江干流中游下段的遂宁有川中著名佛寺广德寺,下游潼南的大佛寺,建于唐代,涌地插天,凌空而立,十分雄伟壮观,慢步亭楼,诗画满壁,尽收眼底,临窗远眺,奔腾的涪江,万舟千帆,输货载客,来往如梭。潼南大佛寺还有许许多多的洪水题刻,它是整个涪江涪域洪水刻记最完整的,对流域洪灾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除此以外,潼南还有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有全国最大的鎏金摩岩大佛,有全国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字,有全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居民建筑群和全国最大最年轻的“马龙山卧佛”。

折叠合川

涪江的最后一站合川,更是一座历史名城。那里有明清时期建造的古圣寺,有南宋时期留下来的英雄名城——钩鱼城,被誉为“上帝折鞭处”,所向霹雳的蒙古大军在这里结束征程,虽无法阻挡南宋的覆灭,却意外保全了欧洲,历史的滚滚车轮在这里转了个大弯。在古树的中那古朴而又悲壮的建筑,更为涪江增添了可歌可泣的壮烈景观。

折叠自然保护区

涪江,不单干流多姿多彩,就是支流也不乏其美。支流火溪河源头就有以保护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为主的王朗自然保护区。区内还有金丝猴、牛羚等多种其它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这里自然植被完好,原始森林和竹类茂密,山水奇丽,景色幽深;梓江上有“九曲潼水七曲山”的梓潼七曲山大庙,被誉为“三百长程十万树”的蜀道翠云廊,蓬溪河上有省管文物宝梵寺大殿及壁画,凤光旋丽的赤城湖等。

涪江流域的这些风光瑰宝,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观光旅游者,不仅使涪江名声显扬,而且给流域各地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涪江这名字与县名有关。今天的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古代巴蜀以嘉陵江为界,蜀为内,巴为外,所以涪江又称内水或内江。涪江流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四川开发较早的地区。雄踞川北的重镇绵阳位于阴平、金牛两条古道的会合之处,西北倚龙门山、摩天岭,东北临剑门山,据两山之险要,扼百川之要冲,自古为囤粮驻兵的重地。自汉、晋以来,涪县(绵阳)就是涪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涪江也因此得名。

折叠编辑本段政治经济

折叠涪江上游

水量丰沛,每年平均径流总量48.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45万千瓦,可开发量50万干瓦,至今开发利用率仍很低。江油以上的水资源开发,除现复工兴建的武都引水工程外,尚无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程度还仅限于沿江筑堰开渠,就近灌溉河谷地带田土及建小型电站。平武县境内长157公里的涪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火溪河、平通河,现有500余处渠堰,引水总量11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不足3万亩;至1989年南坝电站建成,江油以上涪江干、支流已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仅1.12万千瓦(包括户办微型电站)。涪江上游水资源开发,还远远不能满足上游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的要求。

折叠涪江中游

涪江以江油至遂宁段为中游,江段长237公里,平均比均1‰,遂宁以上流域面积约27000平方公里。涪江中游段流经江油、绵阳、三台、射洪、蓬溪、遂宁等市、县。域内包括低山、深丘、中丘、低丘、河谷平原等多种地貌,以中、低丘为主,域内高程700~300米。丘陵区多浑圆丘顶,成串珠状分布,间有台状、方山状丘原,相对高差一般在100米以下。涪江中游河道迁迥曲折,水流平缓,江面宽200~500米,江中漫滩发育,多沙洲、支濠,汛期河床变化大。江油至遂宁有滩140余处,枯水期航道水深0.6米,槽宽8~10米,可通行小型机动船及30吨级以下木船。沿江一带河谷开阔,谷宽一般2~8公里,最宽处遂宁妻口河谷,宽达10公里。河流两岸间隔分布着河流冲积层形成的一阶台地小平原,地面一般高出江面5~10米。涪江中游人稠物丰,早在旧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有小麦、红苕、玉米、棉花、油菜、甘蔗、花生等。农业生产人平粮食占有量高出全省平均数10%以上;棉花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以上,是四川省主要粮棉产区之一。涪江中下游也是全省蚕茧生产的重要基地,1987年产蚕茧近3万8千吨,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强;三台县的产茧量达到4848吨,居全省第一。同时中游地区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果有闻名省内外的柑桔、苹果、药材有白芷、麦冬、半夏、香附子、畅销各地,尤以遂宁特产白芷为著。

折叠涪江下游

涪江遂宁以下至合川河口为下游,下游江段长179公里,平均比降0.5‰。涪江下游段流经潼南、铜梁直至合川。域内以中、低丘丘陵地貌为主,至台川后受华莹山、歌乐山影响,间有岭伏深丘、低山带,海拔高程600~200米。下游河谷宽阔,沿江两岸间隔分布着河流冲积层形成的一、二阶台地平坝,地面高出江面8~20米,合川境内台地高出水面在20米以上。下游河道河曲发育,滩沱相间,多沙洲、支濠。下游有滩80余处,以合川境内刮骨、青竹偏二滩落差最大,均在1.5米以上,水流湍急、行船困难,是涪江下游有名的险滩。下游航道河槽水深在0.8米左右,槽宽一般10~15米,可通行50~70吨以下机动船和木船。

涪江下游土地开垦率高、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严重。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甘蔗为主,土特产有桐油、棕片、茶叶、水果等;中药材有川芎、杜仲、生地、白芷、苡仁等,下游又是历史上有名的蚕桑养植区,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横跨遂宁、蓬溪、潼南等地,方圆120公里的磨溪气田,是四川新探明的第三大型气田,现正在开发中,预计在1993年可全部建成投产,年产气将达到数亿立方米:工业有机械制造、农业机械、纺织、蚕丝及食品加工等。

涪江下游水利、水能资源丰富,年过境水量100多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仅潼南、合川两县即达30万干瓦。涪江下游河道大多曲折于U型河谷之中,洪枯水位变幅较大,冲积阶地一般高出水面20米左右。

涪江流域内山区占37.9%,丘陵占56.9%,平坝占5.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众多的支流呈下对称状分布;右岸就有8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而在左岸支流却较少且短。

折叠水利工程

武都引水工程是四川省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城乡供水、环保、水产养殖、旅游以及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多项功能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项目,是川东北部地区工农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工程,曾被******同志欣然誉为“第二个都江堰”,被******列为《9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中重要的大型水利基础设施项目。

武引工程按规划分二期进行,总投资100亿元。一期工程建设涪梓灌区,灌溉面积8.47万hm2,总投资18.88亿元(其中使用世行贷款6700万美元),1988年正式复工修建,2000年5月配套工程全面建成通水,并显示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已实现灌溉面积6.67万平方千米,累计工业供水150多亿立方米,农业供水20多亿立方米,在连续几年的旱灾,特别是在2000年和2001年罕见的春夏旱灾中,为灌区抗旱夺丰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武引工程二期工程已经开工。正在进行的是二期枢纽工程武都水库,该工程于2004年11月正式开工,预计2009年建成,预算投资55亿元。

折叠社会效益涪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

涪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代是一个水利建设的**期。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涪江支流凯江上游安县茶坪河上,修筑了折脚堰。同年,安昌河上游右岸黄土镇建成了云门堰。据清乾隆《安县志》载,云门堰“灌田三千余亩”,民国《安县志》则称:“灌田二千余亩”。现此堰犹存,总灌溉面积达到4200余亩。“唐贞观六年(632),梓潼江上游现绵阳境内柏林乡的扎土堰建成,后来淤废,清嘉庆二年(1797)重建,建国后又经改建,灌田近千亩。同期,在罗江镇的凯江右岸建成茫江堰,江油马角坝的梓江上建成利人渠。

到7世纪末叶,随着盛唐时期的到来,涪江上游水利资源的开发,也从支流发展到干流。《新唐书·地里志》载:“唐武后垂拱四年绵州巴西郡巴西,南六里有广济陂,引渠溉田百余顷,垂拱四年长史樊恩孝、令夏侯因故渠开。”这是涪江干流最早的引水工程。

明末清初涪江上至平武,下至遂宁,干、支流上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在1680年前后,平武县境内涪江干流上修建了长春坪堰、东皋堰。古城河堰等7处引水渠堰,引涪江水灌田千余亩;江油境内在涪江干流及支流平通河上,相继在明末建成了姚济、永丰、真阳、岂窝、夹马、雷鸣、龙洲、松潘等引水渠堰,灌溉农田约3.14万亩。清初,涪江干流及支流平通河、通口河。梓潼江上。相继建成大小引水渠堰近五十道,使江油县境涪江流域内引水灌田面积,最高时达到8万余亩,绵阳市境内重建洛水堰,兴建李公堰、惠泽堰、广济堰等,灌田2万余亩,三台县境内兴建永成堰、简车堰等,射洪县境内兴建长溪、西洲、广寒堰等,灌田数百亩;遂宁市境内兴建苏家、永济堰等灌田千余亩。随着涪江水资源的开发,开发方式也从挑土垒堤,开沟引水,发展到砌石筑坝,穿山打洞。公元1760年建成的射洪广寒埝,就是在涪江支流武安溪上筑石坝拦水,在左岸堰头凿隧洞引水,灌射洪县太和镇南北坝田3000余亩。广寒堰渠引水隧洞高2米、宽1米、长60米,是四川省较早的引水隧洞。民国时期涪江水利也有较大规模的开发。1939年前后又在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等地陆续兴建、改建了女儿堰、龙西堰、郑泽堰、袁公堰、永成堰、大囤堰、可亭堰、四联堰等一批引水渠堰。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涪江水资源开发仍仅限于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沿江平坝地区,加之众多的渠堰工程年久失修,沿江一带灌溉面积仅11.2万亩。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涪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也加快了步伐。

1958年射洪县开始修建前锋渠引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1.7万亩。中江、遂宁、潼南、安岳、永川等县市仅1958年动工建成的中型水库就有5座,有效水量近1亿立方米。60年代初开始的引岷济涪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人民渠六、七期工程,经过近20年的建设,到1982年基本建成。至此,涪江左岸支流妻江河两侧100多万亩农田得到了有效的农田用水保证。

涪江下游岸高水低,广阔的丘陵地区,建国以来也相继建成一批中、小型水库和机电提灌工程。潼南、合川两地在涪江流域内即建成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70座;电力提灌站近200座,仅涪江干流上单机55干瓦以上电力接灌站即45座。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4,13万亩,是建国前的20倍。

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发展,涪江上游综合性大型水利工程——武都引水工程,于1987年恢复建设。这一工程将控灌涪江中游左岸上起江油,下至射洪六县市近200万亩农田,并可向嘉陵江流域输水2.5亿立方米/年。

建国55年来,涪江流域已有大型水库一座,中型水库20座,小型水库1764座,跨流域输水渠道两条,各种引水、提水工程5000余处,众多的塘、堰工程更如天上群星,熠熠生辉。流城内各种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30亿立方米,人民渠六、七期工程每年引来岷江水近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600多万亩,城乡生活用水和防洪,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佟亚丽ai换脸 在线观看

佟亚丽ai换脸 在线观看

夏日午后
云溪,一个向往自由的女子, 前生,她是一个孤单寂寞的女子。 今世,虽有人相伴,却始终隔着江山与亲人,伴随着误会与阴谋, 经历过分离,也曾有过与谁相伴一生的皑皑心愿,最终却也只能付诸凛冽北风。 恍然间,听见谁在轻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历史 连载 12万字
免费多人疯狂做人爱视频

免费多人疯狂做人爱视频

玊止
现代医学女博士阮清颜,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准备跟着朋友们出门旅游。可谁知,刚走出电梯就听到有人呼救。 阮清颜想也未想的就冲了出去—— 可是,谁能来告诉她,为什么老天这么不长眼,刚救了老爷爷上岸她就被突然而来漩涡给带了下去? 她明明记得这个小湖不深的啊—— 重生一次,对于阮清颜这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来说,是她赚到了。 重生一次,对于阮清颜这个还带着上一世的记忆女博士来说,是她赚到了。 重生一次,对于阮清颜
历史 连载 11万字
日本电车痴汉系列的av

日本电车痴汉系列的av

顾止
六年玲珑梦,只护一人心。 “顾之奕,你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玲珑世界,他因自私冲动,失去了她。上苍的眷顾,让他遇到了另一个她。
历史 连载 1万字
gogo人体高清大胆专

gogo人体高清大胆专

离祭殇
姐不就吃辣条吃多了,贼老天,你特马给姐完穿越!穿就穿了,特马还是个女扮男装位高权重的一国丞相,姐吃不去啊!不过看看这张脸,啧啧,真是男女通杀。姐就勉为其难的接受事实了,其实整天撩个妹还是不错的,看着这公主小妹脸红扑扑,嗯,蛮有成就感! 只是眼前这个冰块皇上怎么回事?追着自己不放吧,还掐自己桃花,行,你是皇上,大人有大量,劳纸躲还不行!只是,你他妈的还追丞相府来了!行,劳纸忍! 哎呀卧槽!皇上,下
历史 连载 2万字
欧美H版电影在线看

欧美H版电影在线看

幻月迷花
英雄当善待弱者。英雄当无畏无惧。英雄当抗击一切错误——“所以。”相泽消太黑着脸抖了抖手里的报告,“以上哪一条能成为你拆卸核弹撕票人质私下斗殴以及擅自跑出去揍人的正当理由?”“……啊。”九护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迅速抓住重点困惑地微笑,“今年我没有撕票人质呀?”“给我滚回去重修执照考试!”“……哦。”就因为把治崎廻送进局子而堕落到和爆豪同一个水平线上,这买卖做得实在是太亏了。一言蔽之,这篇描写的是缺乏
历史 连载 4万字
欧美va天堂在线电影

欧美va天堂在线电影

严立真
左强退伍后怀着发财的梦想到东莞打拼,三年多过去却一事无成,又因家境贫寒娶不到老婆。这时他跟长相普通脾气很坏的苏琴琴相识,他贫寒的人生命运使他别无选择地跟苏琴琴在一起。两人结婚后,左强跟随舅子进入东莞装修行业打拼。左强这个没有什么前途的包工头本来只能靠卖苦力养家糊口,但是..........
历史 连载 0万字